曾經在網上見到這樣一個調查:美國企業平均壽命8.2歲,歐洲和日本企業平均壽命為12.5歲,德國500家優秀中小企業中有1/4存活了100歲以上;中國企業平均壽命僅為4.2歲,優秀企業為29歲,民營企業為2.9歲,跨國企業為11.5歲,世界500強企業為41歲,卓越企業為108歲。顯然,做企業難,做大、做強企業更難,而做成一家百年老店則是難上加難。
遠的不說,只需要歷數一下近兩年的
北京印刷(
www.sinoma-hongbowa.com)行業倒閉的百年老店,就已經讓人足夠觸目驚心的了:日本濱田、筱原,破產后實現了重組的曼羅蘭,正在破產保護期間的柯達,這些名字哪一個不是赫赫有名,哪一個不是百年老店,但是卻都與倒閉、破產掛上了鉤。
將企業打造成“百年老店”是很多企業、很多企業家的夢想和追求,但是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的企業少之又少,而在真正經營百年之后陷入破產,在讓人痛心之余,這些企業也給人們帶來了警醒。
作為影像領域曾經的絕對老大,面臨數字技術的沖擊,柯達的遲疑將自己逼上了一條不歸路。客觀講,柯達的資金積累、技術積累都是非常雄厚的。但是,意識到數字化未來的柯達,卻不是采用積極面對,而是希望通過將新技術束之高閣來確保自己既有的利益;等到柯達想明白的時候,開始決定推動數碼轉型的時候,卻發現自己已經晚了一步。
對于百年老店來說,必須不斷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,不斷順應社會的需求開發新技術、新產品,才有可能立于不敗之地。沒有任何一個產業,沒有任何一個企業,能夠僅僅為滿足人們的收藏欲望而存在。順勢而為,不僅是人生的哲學,也是企業經營的哲學。
企業要想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,要保持企業的發展活力,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體制,同時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,由管理與監督共同構成的系統進行管理,才是科學的、有保障的。這其實與印刷的工藝控制道理是相通的。
倒退幾十年,
北京印刷廠家是靠師傅帶徒弟,技術依靠的是手口相傳。在那個時期,印刷也出過不少精品,但是不能保持持續和穩定。現在的印刷靠的是數據管理,靠的是自動化的閉環反饋與控制機制。或許與手工操作時候相比,這樣的體現難顯極品,但是卻可以保證印刷始終穩定地處于一個高質量水平。